媒体关注北港|我们在上一种很新的“班”:我是“摸鱼”工
  • 编辑:
  • 发布时间: 2024-05-06
  • 来源:
  • 作者: 超级管理员
   

 

       5月1日,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《广西新闻》播出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特别策划:《我们在上一种很新的“班”——我是“摸鱼”工》,报道了威尼斯欢乐娱人v3676下属八桂监理公司发展新质生产力,深入开展养鱼增殖放流工作,为广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前列保驾护航的故事。

 

       全文如下。

 

 

       在建设壮美广西的过程中,广大劳动者久久为功,默默耕耘;用勤劳和双手托起时代繁华;用光荣与梦想书写进步序曲;用智慧和科技力量,发展新质生产力,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。致敬劳动者,《广西新闻》推出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特别策划《我们在上一种很新的“班”》。今天我们带大家认识一位从事增殖放流工作的“摸鱼工”。他和许多生态保护工作者一样,用自己的付出和奉献,为广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前列保驾护航。

 

 


       我叫梁熙正,今年37岁,是广西八桂监理公司鱼梁增殖放流站站长。我们站里有12个人,我们都是“摸鱼”工。

 

       下水裤、草帽、拉网、抄网、毛巾是我们每天上班必须用到的“摸鱼”神器。我们站里养着青鱼、草鱼、鲢鱼、鳙鱼、赤眼鳟鱼、鳊鱼、倒刺鲃鱼7种经济鱼类和南方白甲鱼、长臀鮠鱼、暗色唇鲮鱼、乌原鲤鱼4种珍稀鱼类,别人养鱼是用来吃,我们养鱼是为了放。今天我们要摸几条大青鱼。

 

       这么多的鱼哪些是公的哪些是母的,我们用手一摸就知道,公的摸起来体表粗糙,母的摸起来体表光滑。选好了青鱼,打上催产针,我们就把它们放进催产池,大概两天就能孵化出幼鱼水花。

 

 


       在鱼生长的不同阶段,我们都会进行检测,确认没有寄生虫、没有鱼病,做好有针对性地用药,确保养出健康活泼的鱼。这些鱼我们养到9-15公分长就可以放流入江,让它们回归“母亲河”的怀抱。为了促进珍稀濒危水生生物野外种群的重建和恢复,保护广西江河水生生物多样性。我们从2023年开始试验繁育珍稀鱼类。这些鱼就是国家珍稀濒危动物暗色唇鲮鱼,也叫猪嘴鱼,我的“小伙伴们”正在观察它们的发育情况。

 

       我们每年要放流60多万尾鱼苗到右江,每次看到江面密密麻麻一大片鱼活蹦乱跳欢快地游来游去,我就觉得我们苗种质量控制工作没白做。放流之后,我们还要进行跟踪监测以及效果评估。这是我们的监测窗,里面装有摄像头,我们的鱼道过鱼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实时抓拍、识别、评估右江鱼类的情况。

 

 

       其实,我以前是做工程技术服务的,两年前才开始学“摸鱼”,转行做增殖放流工作。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“和尚”,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,除了经常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、交流活动外,我会自己买一些专业的书籍恶补知识,也会经常向水产养殖专家请教。

 

       作为一个理工男,我喜欢钻研技术,解决一个个问题。每当看到通过我们的努力,鱼宝宝顺利出生、健康成长、游向江河,我就特别有成就感。

 

       干一行,爱一行,钻一行。我会继续深耕增殖放流领域,为恢复和保护我们广西江河湖海的鱼类资源,改善水域生态环境,守护壮美广西好生态贡献力量。
 

 

 

       碧海蓝天,绿水青山;沉鳞竞跃,猿鸟乱鸣。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离不开许许多多生态保护工作者的默默付出。1986年以来, 广西已连续39年实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,据不完全统计,累计投入增殖放流资金2.26亿元,投放各类水生苗种60.95亿尾,水生生物资源及其水域生态环境均得到有效保护。目前,广西已知淡水鱼类290种,海洋动物1587种,江河湖海,生态之美,各美其美,美美与共。




 
XML 地图